2)第三十二章、唯才是举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剩下两条先扔哪条好呢?于是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意思,貌似是说饿肚子不要紧,只要老百姓信任君主,愿从教化,那就一切ok啦。因此任览便问,这不是和您的说法背道而驰吗?究竟是孔子错了,还是您错了?

  是勋一撇嘴,忍不住哂笑道:“甚矣,汝之不悟也。设民不信,何以足食、足兵?安有民信上者,而不得食且国不强者乎?孔子以仁爱教化,岂欲使民皆饿杀耶?”你是想说孔子不怕饿死老百姓吧?那他还能够自诩仁德,为百世圣贤之祖吗?

  任览吃了一个瘪,答不上话来,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魏讽。魏讽心说谁让你把话题给带偏的,而且还妄引圣人之言?老朋友啊,脑筋和嘴皮子不够利索,那就老实跟一旁喝酒吃菜吧,且听我跟是勋好好对答几句。当下深深一揖,姿态倒是摆得挺低,问是勋道:“前岁魏王下举贤之令,是公知否?”

  是勋心说这不废话嘛,前年我还在做着魏国中书令,国家法令,理论上都必须由我中书草拟,即便是曹操亲笔,或命秘书、门下拟就的旨意,也得过我们一道手审核呀,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当下也不作答,只是微微点头。魏讽说了:“讽能默诵其要,是公请听,得讹否?”

  于是就开始背文章:“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是勋还没回答,旁边儿陈祎先说了:“子京博闻强记,应漏。”

  这篇文章,史称《求贤令》,曹操首次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要求各地举荐贤才,不必拘泥道德品质、士林风评,光看有没有本事就成。在原本的历史上,此令颁布于建安十五年,对应这条时间线,那应该是明年的事儿。不过历史已经改变,曹操的势力膨胀速度增快,所以人才匮乏,这道旨令也就提前三年出台啦。

  不过随即陈群建言九品中正,是勋创建科举,倒是比较圆满地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为此曹操会不会再跟原本历史上似的,数年后再下《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和《举贤勿拘品行令》,那就不好说啦。

  魏讽所以背诵曹操这篇《求贤令》,他所提出的问题是:“我汉以孝治天下,天子之号冠矣(汉朝皇帝的谥号大多带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孝灵皇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