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二章、唯才是举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等等)。且重道德。故孝武皇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子廉吏,用之于今……”说到了中正制也好,科举制也罢,那只是魏国的仕宦新规而已,正经汉朝仍然由各地方长官推荐孝廉、茂才,作为取士的主要途径“盖孝子孝于亲,斯能忠于君。廉吏恪于身,斯能勤于事。今魏王但唯才而举,不及道德,悖祖宗之法,弃儒门之教,其乃不可乎?是公时为魏之公卿,阖谏阻之也?”

  士人是讲道德的,国家用吏更讲道德,有才无德,恐怕难以忠君。难以爱民,可是曹操却提出来“唯才是举”。违背了这一传统原则,你当时身为魏国重臣,怎么也不加以劝阻呢?

  是勋听了这话不禁就是一愣啊,心说你丫真是在史书上留下过名字来的那个魏子京吗?这种问题旁人都可以提,就你提出来……我怎么觉得怪怪的?

  魏讽其人,确实见诸史册,虽然笔墨不多,但因为事迹颇为惊悚,又多疑点,所以是勋还有点儿印象,略微琢磨一下,就回忆起来了。据说此人在关东“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因此受到钟繇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西曹掾。然而当曹操远征汉中,与刘备鏖战的时候,魏讽却在邺城阴谋叛乱,只是为同党所告发,遂被留守的曹丕所杀。

  其实是勋没记住,那个告发魏讽的同党,时任长乐卫尉,名叫陈祎……

  魏讽一案存在着诸多疑点,后世也因此产生过不少揣测。疑点之一,他小小一个西曹掾,无兵无勇,难道就想光靠着“重名”来夺取邺城吗?这不是扯淡的事儿嘛。故此后人怀疑,魏讽实受镇守荆州的刘备将关羽唆使,欲与之南北呼应也。

  其次,魏讽案牵扯到了很多年轻官僚,包括王粲的两个儿子、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以及荆州大儒宋忠之子,这些家伙最终全都掉了脑袋。《王粲传》引《文章志》说:“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刘廙传》说:“魏讽反,廙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问。”

  有人揣测,这些官二代的父兄都曾仕于荆州,所以镇守荆州的关羽才能通过魏讽来策反他们。可是要再往细了琢磨,张绣本是独立势力,他儿子的政治倾向就绝对不可能跟刘表旧臣的王粲子、宋忠子等相类。而且据说出身谯县的骑将文稷之子文钦也曾涉案,被下狱严刑拷打,最终还是曹操念在文稷多年相随、劳苦功高的份儿上,才免其一死文钦可跟荆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因此又有人猜测,这不过是曹丕为清洗反对派而一手制造的冤案罢了,他不但因此杀了上千人,还迫使钟繇、杨俊等在任官员去职,就此彻底巩固了自己继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