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针灸止喘(求收藏 评论 推荐 月票 投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素也就不再多说,目光盯着在病床上痛苦挣扎的患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的脸色已经青色变成青紫色,听着哮鸣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患者胸闷的痛苦。

  一个小时过后。

  见患者的病情仍然没有改善,黄素焦急看向阎冰询问道:“阎医生……”

  未等黄素把话说完,阎冰默认地点了点头。

  黄素带着何慧走到病床前道:“何慧你给银针消毒,护士把病人扶坐起来,解开病服露出后背。”

  “低头。”

  黄素手指顺着患者的颈椎,摸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穴,取出一寸毫针,用平补平泻之法,针进半寸。

  提插捻转间,黄素感觉银针刺入穴位毫无阻力。

  黄素微微皱眉,运气也太差了,第一针就没有得气。

  得气就是中医施针时的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标幽赋》中说:“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

  黄素微微皱眉,自己的针灸的手法完全是师从陈静山。

  他并不以针灸见长,手法也仅限于平补平泻法、提插泻法、提插补法,水平只能说是中庸。然而前世二十多年的行医经验,又给了他无数应对得气失败的经验。

  得气失败要重新调整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针,一般即可得气。

  如患者病久体虚,以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而不易得气时,可采用行针推气,或留针候气。

  黄素先停止施针,用手指沿着胸椎,找到第二胸椎一旁一点五寸处的风门穴再次施针,针入穴位提插捻转中感觉下针有沉紧之感。

  黄素对患者说道:“我现在施针的位置你要是感到酸麻胀重,你就点头示意一下。”

  得气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重的感觉。

  见患者缓缓点头,黄素再次提插捻转第一针,仍然没有感到得气。

  起出第一针,黄素这次变得更加谨慎,换了一种手法,押手捏起穴位处的皮肤,刺手再次施针,终于感到针下有徐徐沉紧的感觉,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黄素继续问道:“这个位置是否有酸麻胀重的感觉。”

  见患者再次点头,黄素找到胸椎与肩胛骨间的肺俞穴再次施针。

  当感到得气的时候,黄素明显能感到患者急促的呼吸变缓,听到患者呼出一口重气。

  大椎穴为督脉穴,督脉上通于脑,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故有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的效果。

  风门穴为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之穴,是外邪侵袭人体的门户,故名风门,针之可散风寒、泄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灸之可振奋经气、实气固表,预防伤风感冒。

  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俞穴,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