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六章 断臂自救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技术化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性武器,技术性武进战争技术化。

  电子设备大规模应用使战争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电子化催生了专门对付电子设备的电磁武器。

  211世纪初,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纷纷着手研制“电磁炸弹”。

  最初的电磁炸弹通过将炸药爆炸释放的巨大能量转化成高强度电磁波,达到破坏电子设备的目的。因为性能有限、作用时间较短等因素,所以最初的几种电磁炸弹没能在战争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只在阿富汗战场上进行了几次实战试验,确定了电磁炸弹对电子设备的毁灭性破坏能力。

  直到催化金属出现,电磁炸弹才得到快速发展。

  催化金属最用来制造复合蓄电池的电力储备单元、超导电动机的超导线圈与可控聚变反应堆的磁约束体。催化金属氢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可以用制造高能炸药、高能火箭推进剂、强制冷剂等等。因为催化金属氢的价格过于昂贵(1克纯催化金属的市场售价超过1c0c元),使用条件复杂(复合蓄电池中,催化金属氢所占比重不超过千分之一,大部分都是用来使氢保持金属状态的催化剂与合金电极),所以催化金属氢一直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还是用来制造复合蓄电池、超导电动机与可控聚变核电站。

  第四次印巴战争后,共和着手开发催化金属氢的军事应用。

  最容易被人;到的,肯定是利用催化金属氢制造炸弹。催化金属形态转变(既氢元素由金属态转变为气态)时能够释放出50倍于tnt的爆炸威力,如果混合强氧化剂,爆炸威力还能成倍提高。关键问题是,催化金属的价格过于昂贵,工业生产成本是tnt的上千倍,无法取代普通炸药。

  最不容易被人想到的是用来造“电磁炸弹”的放电元件。

  用催化金属氢制造的“炸弹”与复合蓄电池有很多相似形。复合蓄电池是在达到所需电压的情况下将“微型电池单元”串联,达到持久输出电能的目的。“电磁炸弹”则是在达到持续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将“微型电池单元”并联,达到提高瞬间输出功率的目的。也就是说,利用催化金属的强大放电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电能转变为电磁能,产生高强度电磁波。

  原理并不复杂。制造起来也简单。

  共和国海军在半岛战争期间。首在战争中使用“电磁炸弹”对韩国舰队给予了毁灭性地打击。这一战例启发了很多人。包括美国与日本在内。都在半岛战争之后开始研制基于复合蓄电池地“电磁炸弹”。

  “电磁炸弹”虽然厉害。却不是无法抵抗。

  最简单地办法就是为电子设备安装“电磁屏蔽装置”。最简单地“电磁屏蔽装置”就是密封金属罩。利用金属地电磁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