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7章 欺世盗名_来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是颜兄给王老先生的信。”

  王慎点点头,也不当面打开,将信收入怀中,叹息道:“国事艰难,颜恪这孩子很是辛苦啊……你也不错,驰援相州,让老夫很是动容。”

  “不敢当老先生赞誉。”林启道:“小子前来,其实有事相求。”

  “但说无妨。”

  “小子有一挚友腿脚不便,应是筋脉有问题。听颜兄说王老先生见识广博,不知可有相识的良医?”

  王慎沉吟了一会,缓缓道:“老夫也不瞒你,老夫确实识得一位医术极高之人。”

  林启神色一动。

  果然,颜恪不会无缘无故让自己来青州。

  下一刻,王慎却道:“但此人隐居世外,不愿被人打扰。”

  林启不由面露焦急,正要说话。

  王慎见他神情,沉吟道:“你且在青州等些时日,老夫先写封信给他,若他同意见你,才好将他的所在告知你。”

  “正该如此。”林启点点头,诚恳地谢道:“王老先生大恩,小子铭感五内。”

  他知道王慎既让他在青州等些日子,那便是此事有把握。

  隐居山野的世外高人肯见自己,王慎卖的面子不小啊。

  王慎摆摆手,微微笑道:“你不要如此客套,其实早些日子,我便收到子哉的来信,对你的事迹有诸多听闻。”

  林启微微愣了愣神。

  王慎对颜恪已是评价极高,虽只是三言两语,却是以国事托之。

  但他对颜怀却更显亲近,竟有往来传信,更唤其‘子哉’。

  林启不由心中腹诽:“总不能当年那句‘颜家有子,良材美质,可为天下宰执’是说颜怀吧?”

  怎么看也不太可能啊,那小子少年心性,跳脱的很……

  林启如今见了王慎,又提到了颜家兄弟,便忍不住想问一问这句流传天下的谶语。

  他还未开口,王慎似是知道他心中所想,笑道:“当年老夫在苏州颜府作客,见街边有几个孩童玩耍,便驻足观之,却见了一桩有趣的事。”

  “愿闻其详。”

  “有妇人顶着一篮鸡蛋路过,不小心绊倒在地,正好将那一篮鸡蛋摔碎,忍不住啼哭起来,却有一稚童见了,便将自己脖子上的佩玉解下赠给她。”

  林启心道,这种事却也不算奇,那孩童少不更事,不知那玉佩价值几何也是有的。

  王慎却接着道:“老夫便问那孩童,为何要将玉佩给她,又可知这方美玉价值千金?那孩童却应道‘何须以财物衡量?她碎了鸡蛋心中难过有五成,我失了玉佩心中不舍却只有一成,以我之一成换她五成欣喜,便是值得’。”

  王慎说着,叹道:“十数年过去了,当时稚声犹在耳呐。”

  林启默然,心想,这孩子确实有些——傻气。

  “那孩子说完这句话,便转头和他的同伴说‘我们接着玩过家家,我要当宰执’。”

  林启愣了愣。

  实在是有些无语。

  “所以王老当时那句话是……”

  “不错,老夫当时只是劝那些孩童答应那小子演宰相罢了。也算是:以我一成口舌,渡他八成乐趣。”

  王慎说完,捧腹哈哈大笑起来。

  “天下人道我目光独到,一语成谶。其实,不过是一场孩童儿戏罢了。”

  林启亦是苦笑不已。

  原来是这样。

  “你可知,那孩童是谁?”

  林启愕然道:“总不会……不是颜恪,是颜怀吧?”

  “正是颜怀。”王慎长叹道:“可见老夫这‘目光如炬’的名声也是假的,亦是欺世盗名之辈。”

  “哈哈……”林启不由朗声大笑起来。

  王慎没有嘲讽世人的张冠李戴、故意追捧,而是将这场误会化作一句自嘲,可见其人豁达。

  “那晚辈正好也是欺世盗名之辈,还要向前辈学习,哈哈哈哈。”

  章同叔在一旁听了,颇有些郁闷。

  自己骂这小子的话,竟成了赞许他一般。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