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7年8月28日,胡适到南京。在南京期间,他曾在一次茶会上向蒋介石提出改善今后大学教育应该有十年计划的意见。

  9月6日和9月7日,胡适分别对上海和北平的记者谈到此计划和教授面临温饱问题以及学.潮等问题。胡适强调,教授们吃不饱,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谈都是白费。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胡适主张走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

  他说,国家经济力量不足,势难做到普遍提高教育经费。因此提议前五年预选五所大学,给予这些大学充分的经费,使其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大学。再过五年,再选择五所优秀国立大学,给予充分发展的机会。

  胡适说,根据调查,本年共录取自费、公费留学生2000余人,如果按照每人2000美元计算,一共要400万美元。如果用这笔钱作为五所大学的经费,可以使这五所大学得到完善而成名。胡适说,现在可以提供第一期经费支持的大学是:北大、清华、浙大、武大、中大。这五所大学战前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经费支持,一定可以成为世界有名的高等学府。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还要视以后各大学自身的发展而定。这样经过五年、十年之后,中国可望有五所至十所设备完善、学术独立的真正大学。

  关于学.潮,胡适认为学者应为己,先充实发展自己;为己有余,始可为人。学生贴标语,喊口号,罢几天课,不能解决问题。胡适再度提到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名言:“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他说,“现在一个教授薪水不如茶役,然而仍有人愿意继续执教,学生破衣破鞋不怕,国家之有救,就在此了”。

  不久,胡适写成《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一文,发表于当年9月28日的《中央日报》。

  在中国建立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胡适终生的夙愿。这一点,从他1913年初写《非留学篇》,到他1947年9月在《中央日报》发表《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中不难看出。

  《非留学篇》,顾名思义,就是批判中国留学政策的不当。胡适认为,留学只是“救急之图,而非久长之计”,“久长之计乃在振兴国内之高等教育。是故当以国内高等教育为主,而以留学为宾;当以留学为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之预备,而不当以国内高等教育为留学之预备”。

  胡适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如此前所说“在十年之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他们尽力发展他们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使他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他说:“这个十年计划也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先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