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适与丁文江二人的友谊,堪称民国的一大景观。他们有时志同道合,有时志同道不合,有时甚至志不同道不合,但这些基本上没影响他们相知相识后一生的私谊。

  两人相识与1920年,那时胡适是暴得大名的北大教授,丁文江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

  地质调查所需要的人员,多数来自北大地质系。前边提到过了,北大地质系的几个毕业生,到丁文江任所长的地质调查所找工作。丁文江让他们每人辨认十种岩石,结果没有一个人及格,这怎么可以?责任心强的丁文江,了解了北大地质系的教学情况后,发现了一些亟待加强的环节。他准备把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反映给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但是,考虑到这涉及到北大这样的名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他有所顾虑,做为校长蔡元培能接受吗?搞得不好,自己反映的情况和意见不被接受,反而会得罪蔡元培这位名人,丁文江很纠结。

  刚好不久前,他通过北大教授陶孟和认识了胡适,便找很受蔡元培重用的胡适投石问路。胡适听完情况后,不假思索的对丁说,他的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蔡校长得知这个情况后,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特别感谢。于是,胡适和丁文江拿着成绩单去找蔡元培。蔡校长果然虚心听取了丁文江关于整顿地质系的方案,决定聘请李四光为地质系教授,并与地质调查所联合聘请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

  从此,这也就开启了胡丁二人一生的情谊。

  从胡适和丁文江的友谊中,或许能体会出一些交友之道。

  胡适一直称丁文江为大哥,丁也确实有长兄风度,一事当前总是替别人着想,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

  胡适常说丁文江有很强的“宗教心”。胡适所谓“宗教心”即“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天性”。很强的“宗教心”,即指特别富有牺牲精神。

  丁文江26岁自英国回来后,他的收入完全用来赡养父亲和教育兄弟的责任;从26岁到48岁这22年间,他每年支付给舅舅500元赡养费;每年资助一位贫困兄弟300元。

  丁文江的弟弟丁文渊求哥哥动用一点关系,搞到一张军用免票。丁文江批评他道:“你不是军人,何以竟用起军用免票来?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观念,损坏国家社会,丧失个人人格,我希望你从此不作此想,才不负我教养你的一番苦心!”

  后来,丁文渊赴德国留学。在同学的怂恿下,他写信给丁文江,请他设法为自己争取到官费。丁文江回信中再次对弟弟晓之以理:“在国中比你还要聪明,还要用功,还要贫寒的子弟,实在不少。他们要想留学深造,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争取官费。多一个官费空额,就可以多造就一个有为的青年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