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5章 无为而治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适的改革使得中国公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胡适对于中国公学的发展,我们不能不佩服;胡适对于中国公学的整顿,不算不尽力”,“如果胡先生能多做几年校长,再多尽一点儿力,将来把中公由较好的大学,升到世界著名的大学,也是意料中事”,这是当时学生对胡适治校的评价。

  事实证明。胡适不但是个出色的学者,也是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但学问做得好,官儿当得也得心应手。

  说到了领导者,人们常用的赞誉之词常常是“率先垂范”、“事必躬亲”、“身先士卒”、“事无巨细”等等。

  但是,胡适这个校长最被人称道的,却是对学校事务采取的无为而治的行事风格。

  副校长杨亮功说:“胡先生对于学校行政常以‘无为而治’自嘲,实际上他是以无为而为,与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以不教而教同是一样的态度。胡先生只注意于学校的重要问题,付与各主管以事权,并为之排除困难,因此养成各人自动自发的工作精神。”

  与杨亮功的评价相比,一位名叫陈咸森的学生讲得更透彻。他说,胡先生一贯主张无为而治,“这在当年我们做学生时还不大了解,直到三十年后在台湾看到胡先生的一篇‘无为而治’的文章,那篇文内说到艾森豪做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和做总统时两件故事,方才明了胡先生的‘无为而治’的深厚道理”。

  这里说的艾森豪就是艾森豪威尔。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艾森豪威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各部门领导都要前来拜访,汇报各自的工作。于是他每天要接见两三位院长或部门负责人。几天以后,他问副校长,像这样的人一共有多少,对方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两手举过头顶高声喊道:“天呵!太多了!太多了!我当盟军统帅的时候,只接见三位将领。我完全相信这三个人。他们手下的将领,我从来不用过问。想不到我当一个大学校长,竟要接见63位负责人,他们谈的我不大懂,又说不到点子上,这对学校实在没有好处。”

  另一个故事是说艾森豪威尔当总统时爱打高尔夫球,有一天白宫送来一份急件,助手替他准备了两份批示,一份“表示同意”,一份“表示不同意”。没想到他居然在两份文件上都签了字,并交代说,请副总统尼克松替我挑一个吧。

  在许多人眼里,这两个故事是嘲笑艾森豪威尔的,但是胡适却从中看出民主的真谛。当时他讲这两个故事,是为蒋介石祝寿的。他的意思是要蒋介石学一学人家的风度,做一个“无智、无能、无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乘众势,御众智”。

  胡适的这个观点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许多人一旦大权在握或负点责任,就死死抓住权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