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6章 留学日记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加上他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的一部分课程,便达到了当时哥大研究生的规定学分。1916年11月,他考过哲学和哲学史的初级口试和笔试,成绩及格,取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而从1916年8月初,他便开始写“博士论文”了。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

  博士论文用了近九个月才写成,全文约九万字,打印稿多达243页。

  1917年5月22日,胡适参加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他走进考场抬眼一望,上面坐着六位大主考:五个洋教授,一个洋博士。他的导师杜威和夏德两个老头坐在当中。这六位主考,只有夏德是懂汉文的汉学家,但也读不懂先秦典籍;其他五位洋学者,汉文一字不识,他们的中国学问更是实在可怜,对这些人谈先秦名学,简直可以说是对牛弹琴。

  胡适报告了论文要旨之后,他们便七嘴八舌地提问、诘难,问答往复,直考了两个半小时。口试考过,不管结果如何,反正,胡适七年的留学生活总算结束了。

  胡适在美国留学7年(1910年—1917年),共写了17卷日记,其中有两年时间没有日记,或是日记遗失。如很多人所说,严格意义上讲,从第三卷起,胡适日记应称为札记,因为所记内容已侧重分析研究,阐述思想,不似前两卷内容多为日常流水账般的记录。

  日记被出版、再版、广泛传播,成为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经典文献。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起、文学革命的发端,都可以在《胡适留学日记》中找到相关线索。

  《胡适留学日记》卷一的日期跨度为:1911年1月30日~10月30日,整整9个月,收录日记270篇,天天有记录,较为完整地勾勒出胡适赴美留学第一年的生活学习状况。

  打开日记,看到的内容是:“考生物学,尚无大庛”,“此次大考,生物学得95分”,“作植物学报告”,“温植物学”,植物学得83分,殊满意矣”,“种果学野外实习”“写植物学与生物学报告”,“考植物学,温气象学”,作气象学报告,论空气之流动”,“下午地质学野外实习”,……

  这时候的胡适,应该是在全力攻读农学专业的课程,课后满脑子是生物、植物,空气流动、气象、实习……

  胡适改学了文科,入文学院后,多年后念及两年来的农科学业,胡适还是有抱憾的。1933年12月20日夜,胡适对当年留学日记补注时如此写道:“于今20余年,我与同班之王预君皆在此学(气象学)上无丝毫贡献,甚愧吾师当年之期望……”

  虽然他毕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不止一次说过,早期修习农科专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