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章 兴新式教育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大办新式教育,袁世凯早在一九零二年,就组建管理教育的行政领导机构——学校司,督办直隶全省的教育。

  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编译三处。

  学校司设立研究所,研究学校编制,教学方法等。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在直隶财经很困难的条件下,袁世凯想法设法拨出公款。

  同时发动地方和个人出资办学,他本人捐款二万元,表率群僚士绅。

  在培养师资方面,袁世凯一方面多方招揽通晓西学的教师;设立师范学堂,解决师资困难;选派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归国后充实师资队伍。

  到一九零六年,直隶已经办起了北洋大学堂、高等学堂、北洋医学堂、高等工业学堂、高等农业学堂,忧级师范学堂、女师范学堂各一所,初等农工业学堂及工艺总局附设艺徒学堂二十一所,初级师范学堂及传习所八十九所,中学堂二十七所,小学堂四千三百四十四所,女学堂四十所,吏胥学堂十八所。

  注册入学人数八万六千多人,连同武备和巡警等学堂,入学人数,在十万之上。

  直隶的教育,不但在当时,走在全国前列。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也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这和袁世凯当直隶总督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人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公平的说,无论是做山东巡抚,还是直隶总督,袁世凯应该是做到了。如果把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所做,和戊戌变法中维新人士提出来的主张相比较,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走得更远了。

  这一方面得益于慈禧逃难中,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实行的新政。

  现在,我们应当认识一下庚子国难中的慈禧新政。

  清末新政,**称晚清改革,是清朝末年自上而下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承办祸首之要求,几乎把朝廷内部的顽固守旧派一网打尽。

  自1901年开始,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清**平静地进行改革,实施了1898年戊戌变法提出的大部分改革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从1901年到1905年,清**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内容有:

  第一、筹饷练兵。编练“新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