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8章 大学令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谈到民初的教育,有人用空前绝后来形容。空前是肯定的,绝后就未必了,即便是现在不行,也肯定会被未来所超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民国初年的教育搞得确实很不错,这其中蔡元培的作用是公认的。

  后袁世凯时代的军阀混战,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很值得玩味的是,在战火的蹂躏下,教育这一块似乎成了世外桃源,简直成为荒漠中的一片绿洲。除了个别时候,经费得不到保障外,教育几乎没遇到什么磨难。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我们从那些动不动就兴兵作乱,但对教育却格外热心的一些军阀大佬们的故事里,能唔出一些道理。

  1921年,曹锟在保定办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自任董事长。河北大学设文学科、法学科、农学科、医学科,其中文学科又设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学校教师实行聘任制。由于曹锟本人亲自出马办学,这所大学的师资力量在当时非常强。

  曹锟常对手下说,自己“就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办大学就得靠教授”。据说曹锟每逢到了学校,对教授们毕恭毕敬、以师礼待之。他发给教授的工资也超过手下的师长、旅长们。河北大学的教授工资,比当时北京的一些大学稍低,但对于物价比北京低得多的保定,一个月二三百大洋的工资,已属天价。曹锟的副官们每月也只能拿到这个数字的零头。

  就是这样,曹锟还感到有些对不住人家,有一次,他看见教授正在用显微镜做试验,内疚地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还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

  一次路过教室,看见夏天课堂上的教授讲课时热得汗流满面,命令校工以后上课要送毛巾给教授们擦汗,后来干脆往教室里装了铁柜,放冰块降温。每逢发工资的时候,曹绲都嘱咐行政人员要把大洋用红纸包好,再用托盘托着、举俸齐眉,恭恭敬敬地送上前去。

  曹锟从不干涉学校正常的教务和用人,但却常这样教育学生,“你们要尊敬教授。这些教授都是我从南北各省精选聘请过来的,今后如发现你们对教授有不礼貌的行为,那么我就要你们的脑袋!”这一番话让举座学生闻之错愕。

  没受过教育反倒越重视教育,越不懂办起来倒越认真。绿林出身的东北枭雄张作霖20世纪20年代也办了一所影响力非凡的东北大学。他让人看到,目不识丁的武人办起教育来毫不逊色。

  张作霖办大学很舍得下本钱,他曾在东北下令,政府经费40%投入教育,这样的比例在世界各国都少见。据曾在吉林做过校长的李鼎彝(台湾作家李敖的父亲)回忆说,每当孔子诞辰日,张作霖都会脱下戎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