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想起一个人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亦劻的高堂老母病了,机会来了。

  袁世凯和亦劻是认识的,只是没什么大的往来,到家拜访更是没有过。

  老母病了,同朝为官,来探望是情理之中的事。来探望有病的老人,不空手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袁大人,这礼物可太贵重了,怎么承受得起呀。”亦劻看到那一大包高丽参谦让着。

  二个人素无往来,初次来往就送这么重的礼,客气一下也是必须的。

  “王爷,我不是在朝鲜十多年吗?这东西到我手不值钱。可有一样,在市面上假得遍地都是,我的这个绝对货真价实。老夫人这身体,可是要补一补。”

  这话听起来入情入理,亦劻只好笑纳了。

  礼能白送吗?关系在走动,越走动越近,两个人的关系也就越来越不同寻常。

  通过亦劻,袁世凯又攀上了兵部尚书荣禄。

  袁世凯是很善于搞关系的,通过李鸿藻,他又和光绪的老师,在朝堂特别有话语权的翁同龢搭上了关系。

  亦劻、荣禄、李鸿藻、翁同龢都是大权在握的人。为公也好,为私也好,他们都愿意帮袁世凯这个忙。

  比如很少夸人的李鸿藻对袁世凯就大加赞扬:“家世将才,娴熟兵略,如今特练一军,必能骄中国绿、防各营之弊,亟言与朝。”

  翁同龢更是捻着长须曰:“此人不滑,可任也。”

  但是,问题是这个位置太炙手可热了,而且个个后台都不白给。

  连一贯做事果断的荣禄都抱拳了,袁世凯这个忙是要帮,可别人的面子也不能不给呀!怎么办?

  他给袁世凯出了个注意,面授机宜:“于睱时拟练各种办法上之。”

  袁世凯心领神会。马上煞费苦心搞了套新建陆军的营制、饷章和聘请外国军官的合同文本等一整套东西,上呈督办军务处。

  还写了个说明:“查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因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诚如宪台原奏,不得不为易辙之图,作补牢之计也。”

  紧接着,袁世凯还请人译篆了国外的兵书剪辑,到处分发。

  一时间,不知怎么搞得,传出了一个说法,咱们大清出来个军事人才。此人不是别人,就是袁世凯。

  这回差不多了吧?不行,不知谁说的,好像老佛爷心里头已经有了人选。

  这还了得,不管是李鸿藻,还是翁同龢,也别管亦劻是什么亲王,荣禄是什么军务的最高长官。也别管这些人的权力有多大,多有话语权,在老佛爷面前,也都是小儿科。

  总不能拿着一包高丽参给老佛爷送礼去吧?不想活了?别说高丽参,就是长白山参老佛爷能看上眼吗?

  李鸿藻这些人在老佛爷面前肯定能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