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袁世凯阵营,他似乎又最不得志,选内阁总理也好,选国务卿也好,总选不上他,他憋气又窝火。

  他担任“汉口商场督办”,干得很无聊,民国三年四月辞去这个督办,回任北京的参政,由袁世凯的智囊而变为太子袁克定的智囊。

  这时,袁世凯身边最近的人是内史夏寿田。夏是杨度的同乡又兼同学,年少而有才气,其成为袁世凯的幕僚还是杨度介绍的。内史长阮忠枢虽是袁世凯在小站时代的老幕僚,可是他这时鸦片烟瘾很重,袁世凯怕他把控不住他自己。而另一小站时代的老幕僚张一麐,已经担任政事堂的机要局长。

  袁每天一大早就到签押房,身边最信任的只有夏寿田一人,所以遇事都和夏商量。夏由此一变而为袁身边亲信,知道袁的动向和意图。

  夏既是杨度所介绍,杨、夏关系自是极为接近,夏经常到杨家吃晚饭,因此夏所知道的事,杨也知道。

  杨度既然对袁世凯的意图完全了解,就迎合其的心思撰了一篇《君宪救国论》,交夏寿田转呈给袁世凯。

  袁看了击节赞赏,连声说:“真乃旷代逸才也。”

  遂把这篇大作寄给段芝贵,令他秘密付印。

  “旷代逸才”四字是民国三年五月袁亲题横匾赠给杨度,杨有谢恩折:

  “为恭达谢忱事:五月卅一日奉大总统策令,杨度给予匾额一方,此令等因。奉此。旋因政事堂颁到匾额,赐题‘旷代逸才’四字,当即敬谨领受。

  “伏念度猥以微材,谬参众议,方惭溺职,忽荷品题,维祓饰之逾恒,实悚惶之无地。幸值大总**膺艰巨,奋扫危疑,度得以忧患之余生,际开明之嘉会,声华谬窃,返躬之疚弥多,皮骨仅存,报国之心未已。所有度感谢下忱,理合恭呈大总统钧鉴!”

  对日问题告一段落后,就有投机政客徐佛苏、丁世峄等看出袁的隐衷,秘密呈请袁世凯改行帝制,袁世凯于是命夏寿田把这些意见就商于杨度。

  袁最初是想叫杨做一个居间人,与徐佛苏、丁世峄等联络,幕后指挥徐佛苏等组织一个研究国体问题的学术团体,并网罗一些名流参加。使这个团体能影响和领导民意,借为帝制打下基础。

  袁世凯自己既不能发号施令,也不能亲自指挥,因此由杨度担任最为适当。不要杨出面,是因为杨和其关系太深,色彩太浓,杨出面就让人看出这是自拉自唱的戏。

  可是杨度却不想错过这千载良机,坚持亲自出马,不愿做无名英雄。

  夏寿田转达袁的意见,叫杨联络当时知名之士研究帝制问题,他于是邀请了五位有名人物,是:孙毓筠、胡瑛、刘师培、严复、李燮和,加上杨度自己,总共六人,后来这六人被称为“洪宪六君子”。

  一般说来,能获得几君子之称,应当是几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