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世凯竭尽歌功颂德之能事,让这个“第一流人才内阁”更加名誉扫地。

  袁世凯当然不想恢复国会,又不想独担解散国会的恶名,就想到了召开政.治.会.议来解决问题。

  政.治.会.议原是袁世凯容纳许多有地位无官职又不是国会议员的政界人士,性质有点非驴非马,可是在袁世凯决心扼杀了国会后,政.治.会.议就派了用场。

  政.治.会.议的组成,是由总统派十人,国.务.院派四人,各部每部派一人,各省每省派二人合组。

  袁世凯所派的是:李经羲、梁敦彦、樊增祥、蔡锷、宝熙、杨度、赵惟熙、饶汉祥、杨士琦、马良。

  最初,袁世凯拟指定杨度为政.治.会.议议长,顾鳌为秘书长,不料正要发表时,袁的一个老朋友李经羲到了北京。

  李经羲是清朝末年领衔各省督抚,联名奏请提前立宪并召开国会的主角。袁世凯自己出身督抚,对于做过清朝督抚的人看得最重。所以李经羲一到北京,袁就把已经发出派杨度为政.治.会.议议长的命令收回,改派李经羲为议长。

  民国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政.治.会.议议员六十九人,在新华门集合,由内阁总.理熊希龄、内务总长朱启钤导入中南海怀仁堂,恭谒袁大总统。

  当天下午,政.治.会.议就在北海团城承光殿举行开幕典礼。议长李经羲在开幕词中,把政.治.会.议的性质加以描述。

  他说:“现在所注意的是人治,而未到法治时期……本会之产生并无成规可按,所以性质上只是一种咨询机关,有同意之权,而实行之权则在政.府。……大总统只以救国为前提,不存丝毫政见,我们虽不能代表国民,却也有我们应尽的天职。”

  这时,国会已无开会可能,于是,粤督龙济光电请袁世凯,要求以政.治.会.议替代国会。接着,袁世凯授意十九省军民长官联名,发表了一个主张解散国会的通电。

  该通电要求解散国会的理由是:国会开会七阅月,毫无成绩,所以应该把残留的议员解散云云。

  袁根据上面两电,咨询政.治.会.议取决可否,以便实行。同时提出了所谓救国大计案,该案包含资遣国会议员回籍和增修约法案两事。

  他的理由是国会既因人数不足,自身不能行使职权,而增修约法案前已提交国会,乃国会一搁再置,所以现在提交政.治.会.议来讨论。

  十二月二十九日,政.治.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救国大计案”,议员们大家面面相对不敢靦然以立法机关自居,因此讨论不出结果来。

  最后决定成立十五人审查会,推蔡锷为审查长,孙毓筠等为审查员,交由审查会去讨论。

  民国三年一月二日,十五人审查会开会,大家仍然认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