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6章:天生圣人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都不会说丢掉性命,家卷充入教坊司。

  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官员妻女不会轻易的送到教坊司来。

  哪怕是因为贪污受贿的,也不是立即就会处以死刑。

  这算是朱元章这边一个比较重大的改革了。

  因贪污查处的贪官,会被罚以劳役改造,基本上是十二年起步,一般也不会干很累的活,多数是发配边疆,亦或是军队里头干教书的活计。

  这也算是一条生路,至少是给了最后的体面。

  当然,这也是有限度吧,若是贪污过大者,甚至于民生有着重大影响者,那就不同而语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正最终的律法解释权,是掌控在朱英朱元章这爷孙俩的手里。

  草原军事基地这边,反倒是让原本有些荒芜的边关,最近开始逐渐的热闹起来。

  哪怕是野人女真那边的部落,此时都已经有近二十万人迁徙到关内来生活。

  曾经比较清闲的北方官员,一下子变得忙碌了起来。

  先前一个村子,大约可能就一百来户,大的不过是两三百户。

  而随着大量牧民的迁徙,这也就导致了每个村子都开始发放了大量的配额。

  其中大头还是在于城镇之上。

  人多了,尤其是草原部落民和本地人之间的事情,也开始变得更多起来。

  按照京师最新的指示,对于迁徙过来的部落民,所有官员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区别对待的情况发生。

  在本地人和部落民的矛盾之间,要做到公平,公正,按大明律行事。

  而更改部落民的习俗,教导汉话,也是北方官员目前的一个首要任务。

  为了更好的落实迁徙政策。

  朱英这边可算是花费了大力气,从京师这边抽调了五千余人去边关进行支援。

  这五千余人中,除了一些自愿报名的候补官员,多数都是贡院和国子监的学子。

  这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北方草原部落民迁徙政策落实之监察。

  同时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亦算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实践机会。

  朱英一直致力于官员的改革,在现在的吏部,虽说没有出台明确的措施,但其实上在官员提拔上,但凡有过六品者,必须要经过朱英这边的同意。

  而朱英这里,第一个看的,就是基层的工作政绩。

  吏部的人现在谁不知道,如今想要更好的升迁,太孙殿下那里才叫一个大难关。

  而尽数去年下半年至现在的官员调度信息,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就任重要职位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在以地方官为主了。

  且是那些真正的做出了政绩的地方官。

  其中最大的考核标准,就是对当地百姓情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每当有一名官员升职的时候,京师这边都会有暗访过去,调查当地的情况。

  这样的做法,虽说耗费了更多的人力,但是对于官员人才的选拔上,已然是显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