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4章 不解风情_大唐第一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顿午饭吃下来,田茂才是被两个不良人抗出去的,一路吐到后堂私宅,刚沾上睡榻就不省人事了。

  萧珪和李适之两人,倒是一点事都没有。

  李适之遇到一个能陪他喝好的人也不容易,因此心情十分美丽,看谁谁都顺眼。原本午饭过后,萧珪是要告辞离去。但李适之不让他走,非要萧珪再去陪着他饮茶叙话。

  萧珪对于李适之这位随和又敞亮的河南府大尹,倒也挺能看得顺眼,于就是就陪他去了伊阳县衙的公廨客舍。这里就相当于是伊阳县的官方“招待所”,专门接待因为公务往来的官员。客舍内一切陈设优良,服务也是一流。

  田茂才早就替李适之安排好了下塌的房间,睡榻床铺都是新换的,一应用具都是上选,还专门指派了两位精明能干的小吏,前来伺候。

  进了房间以后,李适之便叫萧珪陪他饮茶叙话。

  县衙小吏便唤来了一名精通茶艺的婢女,带着一套精美的茶具,前来煮茶伺候。

  如今,饮茶在大唐已经比较流行。并在权贵阶层,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茶艺流程,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制茶工具。在历史上素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就是唐代人。他总结归纳了唐人的这些饮茶经验,才写了出影响后世上千年的《茶经》,奠定了“茶道”的一切理论基础。

  曾经做为一名对中华古董颇有研究的“雅贼”,萧珪对那个茶艺婢女所用的制茶工具,有了莫大的兴趣。

  她的工具共有二十多件,无论是碾茶用的铁碾,还是装茶的金丝银篓,仰或是煮水的仙鹤铜炉与夹炭的银花双著,制作无不精美,充满艺术气息。

  这其中的任何一件,倘若是在后世完整出土,必然都是传世的珍品古董。清末以后,数以百万计的这类珍品,都搬家去了不同的国度,成了他国珍藏的艺术品。

  萧珪的艺术品味,也多半就是来源于这些,流落于海外的中华“珍品”。

  李适之看到萧珪一直盯着那婢女,便笑道:“君逸,你对制茶很有兴趣么?”

  “有一点。”萧珪点了点头,说道,“尤其是这些茶具,我觉得颇为精美。”

  “你眼光不错嘛!”李适之呵呵的笑道:“这样的茶具,整个伊阳县衙估计也就只有这么一套。便也就是在京县衙门,才能见到它们。倘若是在偏远州县,你我二人大概也就只能用陶瓮来煮些茶水,随意饮用了。”

  “是么?”萧珪好奇的眨了眨眼睛。

  李适之笑呵呵指向那位婢女,“不信,你问她。”

  那婢女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施礼下拜的说道:“回大尹的话,好让萧郎君知晓,伊阳县衙确实仅有这一套茶具。便是明府君自己,平常也舍不得用。只有官长与贵客来了,方才请出待客。”

  萧珪点了点头,原来它们在大唐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