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李好古_醉枕东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冤枉他谋反,削爵断腿,成了多少大臣心中遗憾。

  站在龙椅旁的李好古,比谁都清楚这一切。

  如今,圣上有意扶持仇士良,可王守澄势力还在,这两方终有一搏,自己素来靠不站边自保,这个法子估计已经用到了尽头。

  漳王殿下有意露底,要就是想杀了我,要就是想招纳我。他若有夺位之心,我兴许还能劝劝,那位置可不好坐......

  酒过三巡,殷侑便起身告辞,元枫带着洛泱、李奏、阿冽送他下船,李奏从怀里掏出几张纸来,递给殷侑道:

  “殷节度,某已将刚才说的几个缓解旱情的法子写下,还画有一张无根水、地上源之相生图,您一看便知。”

  “哦?你早有准备要将此法送与我?”殷侑有些吃惊,还是接过了那几张纸,侍卫连忙将火把凑近些,好让节度看字。

  李奏摇头道:

  “非也,里面还包括我们在魏博所遇,某不过是随时记录心中所想。只是,今日亲见节度在辖地有如父母官,亲力亲为抗灾,还不辞辛劳找到我们,这份心意令某感动,这才敢向节度献丑。”

  殷侑打开一看,果然如他所言,忽然,两行字跳入他的眼帘:

  寺庙所铸神佛像,用石像代替铜像,一来金石同源,并无不妥,二来官方熔铜铸币,可增加流通所需。

  寺庙所纳僧人,须年过四十,一心向佛之年轻人出家,则其徭役赋税皆转移至家族,不可消除。

  真是妙啊!

  其实这也不是洛泱原创,她不过是中和了武宗过度灭佛,和宣宗盲目恢复寺庙时,两者的有益举措,走了个折中的方法。

  殷侑忍不住拍拍李奏的肩膀,哈哈笑道:

  “你愿不愿意跟随老夫在藩镇干苦力?你若愿意,我立马写信给老苏,要他让给我一个人才!”

  “节度,您可不能这样当面挖人,”元桢兄弟都笑了:“您只要记得我们的好,什么时候有需要,那不是一封信的问题?”

  “好!那就……祝你们一路顺风。李六郎、苏娘子,你们有了什么好点子,别忘了写信告诉我。我今年跟朝廷借了牛,终归是要用米帛还的。”

  殷侑满面春风,一点不似六十老翁。

  洛泱心中感动:原来,在大家印象里,晚唐藩镇节度使全都各自为政,与朝廷离心离德,这并不是全貌。

  前有惩贪伏贼的何弘敬,后有爱民护国的殷侑。能救大唐的不是占城稻,也不是我脑子里记得的矿藏,而是这些拥护大唐,又有能力守护大唐的人。

  送走了殷侑,洛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李奏眼里流出一抹笑意:她定是以为我将她那难看的字给了别人。他缓缓道:“放心,我的字很端正,节度能看得懂。”

  哼!字写得好了不起啊!还我原稿!

  腹诽一句,洛泱“噔噔噔”的沿着河边向前跑去,只听元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