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陛下为何造反?_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遥遥领先?”

  刘彻凝神思考着这四个字蕴含的含义,无意识的将手中的简牍放了下来。

  刘据见这番话总算是成功转移了刘彻的注意力,连忙又道:

  “如今大汉的冶铁技术遥遥领先,农业水平遥遥领先,强弩技术遥遥领先,织造水平遥遥领先,陶瓷技术遥遥领先……总之,正因这诸多的遥遥领先,才使得大汉傲视四夷。”

  “在父皇的引领下,大汉仍将秉持创新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今后不论出自何家何派,只要是利国利民的创新,只要是善于创新的人才,都将得到父皇的大力扶持,让大汉继续遥遥领先,永远遥遥领先!”

  “父皇觉得,这算不算是一个好故事?”

  “……”

  听着刘据的话,饶是刘彻也胸腔微热,意外的望着刘据那张略带稚气、又笑的极其难看的脸。

  这的确是个难得的好故事!

  如果能将这个故事讲好,如今已经初步形成的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就有可能被打破,讲故事的人也不再是儒家,而是他自己。

  儒家,将与诸子百家一样,成为他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故事的讲述者!

  但此事要实施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他虽是天子,他的诏令通达全国,无人敢违抗,但他心里清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儒家已经拥有了极为广泛的民众基础,长出了比他的诏令更有影响力的喉舌。

  正如此前的盐铁官营一样。

  盐铁官营虽然在他的强力推行下得以落地,但却始终堵不住悠悠众口,就算没有几个人敢当着他的面提出反对,“与民争利”的名声却与日俱增。

  形成这样的局面,儒家自是“功不可没”……

  “你说的虽然轻巧,但可曾想过,这个故事要如何讲给大汉的臣民们听?”

  刘彻的眉头再次拧成了疙瘩,不过这次却不是因为恼怒,而是因为思考。

  这本来就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此前他要利用儒家愚民弱民,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大汉国祚的稳定。

  同时儒家也在悄无声息的侵蚀他的皇权,他不是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否则也不会始终将儒家排除在朝堂之外,有时还不得不出手敲打震慑。

  在今日之前。

  刘彻始终认为这种情况利大于弊,一切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也始终在他的掌控之中。

  直到听刘据说出那句“会讲故事的人统治天下”。

  他才终于猛然意识到自己亲手修建了一座多么可怕的牢笼,不仅将天下臣民关了进去,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与汉室刘氏关了进去。

  可是如今。

  儒生已遍布天下,渗透进了每一个郡,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亭……他的每一道诏令,都将由儒家去解读,去向天下万民讲述。

  如今他想亲自讲故事,用的却是儒家的喉舌,能讲的清楚,讲的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