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六章 邙山(八)_北魏天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魏儿郎。”

  “向死何妨?”

  “旌旗所向。”

  “破阵擒王!”

  西魏的重步兵大阵,喊着整齐的号子首先发动了进攻。

  似乎是被陆地上的震天杀声所吓住,连天上的耀日都开始畏缩了起来,缩在了云层之中躲藏了起来。

  邙山郁郁葱葱的树林,被士卒和战马扬起的灰尘所笼罩,变成了一片灰蒙蒙的暗黄色调,稍有灵性的生灵,都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鸟雀惊飞,走兽藏匿,松鼠躲在自己的小窝里抱着辛苦积攒的松子瑟瑟发抖,甚至有一头肥硕的野猪把自己扎进了山间的泥沼中,只露出滴溜溜的两个大眼睛观察着外面。

  在黄河南岸,位于战场最北端的陈庆之默默地盘算了一下手里的兵力,脑海中做了一番推演。

  没办法,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两个卫的兵力加上白袍军,足有三万三千人。

  元冠受做出这样的兵力配比是有道理的,战场的地形决定了双方的突破口必然不在南段,因为南段靠近邙山北麓,地形条件较为崎岖,有起伏,不利于骑兵纵横驰奔。

  这对于双方都是以骑兵为主力的北方军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即便取得了小规模的突破,也无法形成全局优势,因为从邙山北麓再向北包抄,就会面临被中军直接南下切断后路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都是边线,那从战场北段,也就是黄河南岸由北向南突破包抄,就不会被中军北上切断后路吗?

  答案是不会,至于原因,其实前边已经说了,因为黄河南岸地势平坦,一旦大股骑兵突破,就可以快速机动到敌方中军与北段军队的结合部,将双方的联系撕裂,而在南段则由于山麓起伏的地形,无法做到快速机动,会给敌人留出充足的反应和调度时间。

  故此,要么从北段突破后包抄,要么直接打穿中军,从南段是几乎不可能达成战役目标的。

  陈庆之观察了片刻当面的东魏军,从王旗可以看出,是他的老对手,上党王元天穆。

  陈庆之冷哼一声,心中暗道:“土鸡瓦狗,以众击寡尚非我敌手,何况如今兵力相当。”

  他的命令毫不迟疑,直接对库狄干吩咐道:“千牛卫重步兵为两翼,轻步兵为中坚,前出接敌。”

  “喏!”

  库狄干秉承了一贯的简洁的风格,领命而去。

  西魏军中的很多将领,对于投降的陈庆之骤然跃升高位,被受至尊宠信,心里是非常不服气的。

  这也很正常,因为在西魏军里,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宿将,而这些将领的战斗经历普遍都是在西北和中原地区,几乎没有江淮战线出身的将领,嗯,除了跟陈庆之一起投降的邱大千…

  他们对陈庆之的指挥水准完全不了解,心中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就是被尔朱荣追的走投无路,像是丧家犬一样来潼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