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来自地面的压力(3k)_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哈哈大笑:“原来你们盯上了这个东西?这个我只是知道有,但是具体的情况,国内的发展,我就不太清楚了。”

  “您能不能像步兵战车一样,也推动推动?”

  对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高振东还是比较清楚的,自己不用推动,2年后也上马了,反而最大的问题是性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基本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一直到了73年开始仿制,79年才定型的赤剑-73型反坦克导弹,才算是有了正儿八经能用的反坦克导弹。

  别看赤剑-73的型号里年份是73年,其实真正定型,是在79年。

  那段时间的很多装备,都有这个情况,型号里的年份要比实际定型年份早得多。

  想到这里,高振东笑道:“同志,我是搞材料和自动的,推动步兵战车,算是机缘巧合,恰逢其会,可是导弹离我的本职有点距离啊。”

  看见使用方代表有些失望,高振东又补充道:“不过我估计可能很快就会推动这个事情了。这个事情,主要还是要由你们来推动,你们的要求是最受重视的,当然,如果碰到合适的机会,我也可以提一下。”

  使用方代表连连称是,脑袋里在想怎么去推这个事情。

  高振东离开防工委,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情非常好。

  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还有电渣重熔和身管自紧会带来的火炮射程和威力的提升,算是为未来几十年常规军事安全方面最大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北方的老毛子。

  在未来30年内,国内受到压力最大的,一直都不是空中和海上,而是地面上,在北边屯兵百万的老毛子。

  虽然受远东冰原上脆弱的补给线路的限制,当时的老毛子在边境陈兵百万,其实属于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虽说两边都心虚,但是毕竟受压力最大的,还是自己这边。

  毕竟补给线的脆弱,是不太直观的,但是钢铁洪流的威胁,却是肉眼可见的。

  最麻烦的地方在于,数量敌不过也就算了,质量还不如人家。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明知道装备性能不够,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生产出一个庞大的数量,来意图抵消对方的质量优势。

  而现在,高振东直接将坦克、步兵战车、火炮的主要性能,引导着提升到了一代乃至两代之后,相对应的,质量的提升乃至领先,国内各方感受到的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

  没那么大压力,数量上可能就会理智一些,这样,就有机会腾出资源来,更多的搞点别的了。

  比如,天上飞的,水里跑的,水下游的

  前世高振东最经常见的段子之一,就是海军有新家伙,空军有新家伙,陆军有啥?有新鞋!

  这是为什么?因为海空在补课,地上的在还债呗。

  至于海上,未来几十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