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6章 天下计算机英雄,苦其久矣(3k)_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校正,大家都等着呢。后面还有需要校对的,我们正在加快速度,很快就好。”

  厂里有安全生产规程,但是一来不怎么完善,和这套教材里经过几十年沉淀积累的经验教训的出来的成果比,还是有不少疏漏的地方。

  回到家,高振东想起自己要做点儿什么了,他从存储库里拿出一套东西,放在桌上。

  高振东笑道:“两位领导过奖了,那可不敢,我需要学习锻炼的地方还很多。不过计算机方面,我有了成果,肯定是要先找两位领导帮忙的。”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三人一笑,举杯一饮而尽。

  高振东和易中海、傻柱、闫埠贵几人道了别,各自一路长吁短叹,各回各家。

  整篇报道用热情洋溢的文字,介绍了首型全晶体管计算机DJS-59的特点、性能、优点,特别提到了速度快、体积小、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系统易用、易于推广,并据此说明了其在高精尖领域的重要作用,展望了它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重大意义。

  以高振东看到的那本78年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书籍为例,到了78年,里面提到的输入输出设备仍然见不到键盘和专业显示器的踪影。

  后者就有意思了,像是显示器和鼠标的结合体,但是没有鼠标那么灵活方便,可以通过光笔,实现原始的触摸输入,但是这东西是高级货,根本不普及,被称为“新型复合输入输出设备”,放到“其他”里面介绍了一下。

  高振东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实际上DJS-59量产型的整个系统,真正由运算所挑大梁,完成设计制造的,还就这个XS-59了,虽然设计规格是高振东定下的,可是大部分工作还真是他们自己搞定的。

  高振东也上去讲了一通,主要是感谢运算所的同志们对自己工作的配合,赞叹他们在DJS-59外设设计、DJS-59系统生产、后续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艰苦付出和高效工作,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推进国产计算机的发展。

  以高振东为首的验收专家组仔细听取了显示器设计组的汇报,考察了XS-59型显示器的各项电气参数,进行了显示器实际显示效果验证,并对显示器设计组成员进行了质询。与会专家组讨论认定,XS-59型显示器各项特性基本达到了初始设计要求,具备投产条件,符合定型规定,准予定型。

  席间,厉所长笑道:“振东主任,要不,你干脆调到我们单位来算了,你看你的工作内容,来我们这儿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此,运算所的同志表示同意,会议进程时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至于科研人员,这块是花心血最多的,从一个已有的体系转到一个新体系,花费了高振东和运算所的人不少的时间。

  这不是开玩笑,国内原本的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到80年代初都一直没有跟上技术的步伐,较为落后。

  高振东被借到运算所,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眼看着已经到了十二月了。

  现在看来,还是有一些用的。

  不过,除了单位之外,上述人员的名字均未公开。

  晶体管计算机,陆陆续续生产了差不多30多台,听说振兴电产第二批原材料的采购也完成了,后面会有更多,等这段日子挺过去,1274厂产线改造一完成,那产量不就直接起飞。

  而此时的高振东并没有看到这份报纸,这份报纸不是上班,等闲是看不到的。

  他现在正在看戏,一出好戏!

  第二更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