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自带一定的震慑力。正式工的薪水就不高,帮役和白役就更少得可怜,有时只管顿饭吃。褚桂平原本就属于正式工的衙役,担任衙内文书,地位要比帮役和白役高许多。娶妻当然也是门当户对才行,可是人家看着听着褚桂平的光辉事迹后都不愿意。

  其二,有意能嫁女的帮役和白役人家,老罗头在世时又看不上,原本衙役人家的社会地位就低,如果找一个更是“下九流”的人家,往后在衙内及街坊上,就更说不上话了。当初连路边算命的吴半仙面对老罗头可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眼神,还破口大骂了起来,可见衙门内的衙役地位。

  其三,在古代寻不到门当户对人家,所娶的都不会成为“正妻”,所以老罗头临了之时,给外甥操碎了心买了一个疍女作妾,好歹想着给罗家续个后什么的,可直到死也没能看到,好生无奈,直到现如今还是无儿无女。而从前的那些相好也是一哄而散,在背地里指指点点地议论着昔日褚桂平的佳话往事。

  张子安顶替了昔年的吴半仙,成为了现如今的“张半仙”而吴半仙早就仙逝,这就是岁月的无情啊,一代人替换着一代人,如今的张子安老矣,闲来无事就在门口支了一个算命的摊,不为生计,而是解闷。

  小儿张桥南依然成家,娶的却是崔月,崔月是谁?就是崔家的崔科之女,当年跟河东李家主李慈打官司,最后被气死。崔科是谁?就是崔钰的大哥,崔钰就是榆林县令,平安府管事,在郓城开了个德寻酒楼,暗中调查大哥的死因,后然致士回到老家郓城,现如今崔家在郓城已然成为当地又一大户。

  当年张子安在家开一小铺,所卖商品都是平安府出品,小儿张桥南就读在宋金河书院,崔月的哥哥崔沫在宋金河书院任学校安全护院,职位就是在学校保卫科的那种。

  张桥南是一块读书的料,到底是书香门第出身,在读书这一块比起老爹张子安来说,强的太多了,除了写文章,连新学的学识也是优秀。一来二去两人就结识了,自然而来也就结识了崔家的小姐崔月,因为有时崔月会去学校看望哥哥崔沫,崔沫早已成家,把家按在了学校内。现如今读书不再只是男子,女子也读书,不过都是学前班及小学,这样的女学童主要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只因为学院内有三餐可食。小学后因男女有别,一般女子家就不会让其再来学校,加上古代女子嫁人比较早,就这样也打破了千年来的传统,学前班就是认字,小学能学到几部经书以及数学、物理、地理等知识,足以拓宽视野了。当然了也有个别,比如像吴黎跟季氏家的孩子都在学院就读,女孩到了十一、二岁也不会退学,所以在学院内西墙内院,有专门的女子进修班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