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十八章:徐家善堂_士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头。

  而徐家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好事者,大家一见徐家的大门打开,随后徐昌父子二人出来,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大家之所以如此激动,实在是过于好奇,像徐昌这种德行的人,怎么可能做善事?里头肯定有猫腻,有古怪。

  “出来了,出来了,啧啧……果然是生发了,瞧瞧,连衣衫都与众不同。看,还雇了两个轿子呢,他们是贱籍,坐轿子不怕犯了规矩?”

  众人议论纷纷,目视着徐昌和徐谦钻入轿子,随即轿子升起,摇摇晃晃地向城外方向而去。

  好事者便走走停停地追看,反正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倒也气定神闲,一面议论,一面想探个究竟。

  钱塘是大县,又地处江南要津之地,城墙内里固然繁华,可是沿着城外依旧是无比热闹,方圆数里也是街市,这里叫清河坊,远处过了桥,便是一栋栋堂皇的建筑,大家一眼认出来,这是清河张家,钱塘县第一豪门,新宅虽然没有建在内城,并不是因为买不起内城的地皮,而是内城毕竟局促,而在这热闹的清河坊,这座耗资数千两银子,用时三年的巨大建筑如今已成了钱塘县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轿子居然就在这张家门口停下,好事者们连忙驻足,一头雾水。

  怎么做善事做到了张家?张家还需要你来接济吗?

  须知这张家的门前就是街市,对面是一些荒废下来的店面,其中最大的一栋建筑便是一家客栈,只是自从客栈的对面建起了豪宅,却是大大影响到了生意,如今店家已经关张,也无人来问津了。

  可是今日,似乎却修葺了一番,具体做些什么,大家却又一头雾水。

  徐家父子便是在这里下轿,随即进了客栈,紧接着,便有几个店伙出来,大家七手八脚地在门脸上方挂起一幅匾额,匾额上书:“积善人家”四字,落款却是黄仁德。

  黄仁德是谁?许多人先是愕然,随即便有耳目灵通的人一拍大腿,道:“这是咱们县里的师爷,黄仁德黄师爷是也,想不到,原来黄师爷居然亲笔给他们提了字,看来姓徐的父子是真真切切的要做善事了。只是不知做的什么善事,莫非是要施粥?不像,不像,这门口又没升起炉灶,也不闻粥香,真不知到底是什么名堂。”

  黄师爷题字自然引起轰动,在后世人眼里,一个师爷不过是当官的跟班,算什么重要核心的人物?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完全不同,师爷是官员的参谋,也是官员的心腹,更是官员的贴身小棉袄,别看县里有县丞、主簿、学官,其实和没有编制的师爷比起来,未必说话更算数。从某种程度来说,师爷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县主官的心思,他的举动往往和县里的一把手是一致的。

  黄师爷既然题字,那么代表的也是钱塘父母现任县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