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节 孟珙的期望_狠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汉人称为“归正人”,但根本不信任他们。

  事实上,南宋朝廷并不信任主要是金国归正人(来自金国邓、唐、蔡州)组成的忠顺军,要不是他们的主将是岳武穆的嫡系部下传人孟珙,“精忠报国”四个字在忠顺军中闪闪发亮,史蒿之又力保他们(真心得感谢他),加上当时有史弥远的帮衬(多谢奸臣),而其他宋军也确实拉胯,朝廷才勉强接纳忠顺军,让他们的驻地在枣阳位于抗金第一线,作消耗的炮灰用,同时还派出江海去监视孟珙和忠顺军。

  所以孟珙能大用杨怀远,而其他宋将则未必了。

  “此人用得好,绝对是一员猛将,将来你要好好待他,能帮你大忙!将心比心,不要犯其他(宋官)的失误……咳!”孟珙仰望星空,长叹一声。

  哪怕是以身许国,对官家绝无二心的孟珙都觉得很无语!

  杨家“梨花枪”何等的厉害,孟珙打过后深有体会,然而朝廷不敢用且不算,还调动了珍贵的力量去对付他们,作无谓的消耗!

  孟珙的消息非常灵通,据他所知,杨妙真能打,她老公李全也枪法出众,江湖人称“李铁枪”,夫妻俩双枪合壁,非常厉害。

  打个比方,就象孟之祥和老董两张硬弓轮射,谁见谁都得逃。

  当时李全和杨妙真夫妻俩得宋朝资助,组织的义军实力强大,打得金军节节败退,宋廷反倒担心起来了。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牵制杨妙真,可徐晞稷心怀壮志,以收复被金人夺去的失地为目标,对杨妙真的义军多加扶植,以怀柔政策来对待义军,朝廷大为不满,以懦弱无能为由,将他免去,以刘琸为淮东制置使对付义军。

  杨妙真这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她的丈夫带领红袄军的精锐进入金人的统治区,开疆拓土,把金军打得无可奈何,但遇到新兴的蒙古军,被围困在青州。而刘琸为了对付杨妙真除了亲率大军镇压外,还有一条更毒的计谋,就是所谓“以敌制敌。”

  当时在山东一带的义军除杨妙真外,还有夏全领导的一支力量颇大,夏全是一个功名利禄之心颇重的人,刘琸成功地说服了他一起对付留守楚州(淮安)的杨妙真。

  人家为国效力,在前线对付金军和蒙古军,不但不帮助人家,还拆人家的台,谋害人家,使得淮河前线失去堤防,是为不仁不义不智,刘琸枉读圣贤书。

  没想到杨妙真在万难时刻,成功策反夏全,与他合兵一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进攻刘琸。刘琸正在制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连向他的部队发布命令都来不及。

  刘琸的军队仓惶与义军接战,没有统一的指挥,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琸连夜缒城而出,逃往扬州求救,遭到人们的耻笑,丢脸至极,是为无用!

  之后,身怀绝技的巾帼英雄杨妙真——在南宋君臣的怀疑与刻薄以及歹毒中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最终无奈投奔蒙古人而去。

  蒙古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但人家是真小人,好过宋朝的伪君子。

  需要归正人的时候就是座上宾,不需要的时候就动刀兵。

  这样逼得归正人再反叛事件,并不少见!

  实际上,朝中早有大臣甚至是史蒿之让孟珙退出忠顺军,则朝廷三大禁军都任他选职,任何一个管军的州钤辖给他挑,去那些地方,至少不会象在忠顺军这样受气。

  可是孟珙舍不得丢弃他爹的心血(忠顺军正是孟宗政搞起来的),更不想让邓、唐、蔡三州的好汉们被人背刺,流血又流泪,他孟珙要为国尽忠,不负好汉们,要讲义气,很难办呐!

  哪怕再艰难,这条路也要走下去。

  唉!

  孟珙看看身边的孟之祥,心忖道:“小七,希望你将来会走出一条新路来吧!”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