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章 尸位素餐?_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尸位素餐?

  赵构居然这样说赵氏宗族的子子孙孙?

  原来太祖赵匡胤建宋以后,厚待宗室子弟,制定了宋室三派。

  即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和魏王赵廷美三兄弟的三派子孙皆为宗室子弟。

  立国之后,编写三派玉牒,即皇族族谱。并且编写了三派各自十四个字的昭穆,作为辈分的区分。

  其中太宗一脉的十四字昭穆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而赵匡胤三兄弟的名字也甚为传奇。

  太宗为了避太祖的名讳,将自己原名赵匡义改为赵光义。

  魏王赵廷美更郁闷,先是避太祖的名讳改为赵光美。

  后来二哥登基后又避太宗的名讳,改为赵廷美。

  但不管怎么样,都体现出太祖对自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

  赵构心里很明白,自己作为太宗一脉,与太祖和魏王那一支已经是血脉久远。

  如果继续按照太祖制定的宗室政策,那么这几千的宗室冗官也很难裁汰。

  如果宗室这一块不裁撤,那么裁汰冗员很难显示公平。

  “宗室既为朕之宗亲,在国策面前更应带头。朕以为裁撤宗室冗员有两个要义,即五服之内与有功劳者可酌情考虑不裁。”

  赵构这样的提法也是权衡了利弊的结果。

  五服最开始是一种丧服制度,按丧服麻布的粗细来衡量血缘的远近。

  后来则是指宗族关系在血缘上的远近。

  五服之内按照后世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五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如果出了五服,则代表血缘关系已经超离了五代人。

  因此赵构认为五服之内的可以考虑不裁撤,这也是玩了个心计。

  毕竟靖康之变把太宗一脉的宗亲拿得七七八八,至少三代之内的所剩无几。

  那么五代之内的也就不多了。裁撤不裁撤的也就没有多少宗亲可言。

  至于赵构说的宗亲中有功劳者可以不裁撤,这点就算不是宗亲,也会酌情考虑。

  “官家圣明!”

  李光一听不由得发自内心的赞叹。

  官家这是真的为了革新变法下了血本和大力气,这样的做法既保全了血缘近的宗亲的体面,也为宗室子弟今后建功立业有个方略的指导。

  “如此说来,冗员和补官的约八千人,再加上宗室冗官的三千人,我大宋的冗官总计已是万千余人。冗官不裁,将无可充之军资,国亦将不国矣!”赵构正色道。

  听完李光的详细描述,赵构心中已经有底,也更加强化了他对裁汰冗员改革的决心。

  “既然李卿对冗官之事已熟知,想必已有对策。”

  做为皇帝,不仅仅要臣子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臣子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并不太难,而考验功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官家话,臣以为裁汰冗官目下分裁汰与管控二法!”

  “裁汰主要以常参官和地方官裁汰和补官为主,管控则是减少勋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