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摩旅,真tm的爽_旅行:从川藏线开始摩旅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摩旅,真tm的爽

  两个人从蓉城出来,踏G5高速公路,这一路就遇到了不少摩友。

  很多人可能认为像骑摩托进藏这种事大多都为年轻人所做。

  其实不然,真正骑摩托车进藏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

  与年轻人相比他们更愿意摆脱四轮,去找回年轻时候的梦想。

  遇到的摩托车友很多,但无一例外,这些车友都把两个人超过了。

  无他,两个人骑得太慢了。

  慢到什么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整个川藏线两千多公里,别人计划平均每天跑个两三百个公里,跑个十天左右就到了。

  而他俩准备跑一个月。

  有人可能会说,骑这么慢你骑什么摩托车啊,你还不如骑自行车。

  此言差矣。

  他俩骑得再慢,也是维持在40-50km\/h之间的,而自行车像黎语这种体力好的也只能骑20km\/h。

  而且,人力和动力能比吗?

  累不累谁骑谁知道。

  骑得慢了,自然就安全些,所谓十回出事九回快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有人又可能问了,怂逼你骑什么摩托车?

  别,命是自己的。

  年轻人才争强好胜,十九岁的黎语只想平平安安。

  况且,两个人也不着急,这又不是赛车,骑得慢点怎么了?

  有人

  好吧,有人向两个人打起了招呼,这也算得川藏线一个特点。

  以前行走川藏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个时候路很难走,不像现在。

  早些时候走川藏线更像是一种挑战,很多路其实都很危险,但由于国家基建的强大。

  把这种挑战变成了一种享受,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是走最美的路,看最美的风景。

  所以,那个时候骑友,徒步的,都会互相加油打气,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

  骑行的摩友会互相按喇叭,或者竖个大拇指。

  遇到徒步的,骑自行车的,也可以说一声加油。

  挺暖心的。

  别人跟两个人打招呼,两个人也礼貌的回应。

  就像刚刚路过的骑友吴宪,就接受到了两个人热情的回应。

  待超过两人,吴宪啐了口,“他妈的,到这都能吃狗粮?”

  出发时,正逢太阳东升,空气还有些凉,风透过骑行服时是冰凉的。

  但现在,两个人已经途径石象湖直奔雅安了,温度已经升。

  此刻吹来的风已经非常舒服了,拟人性的比喻就好比爱人的手轻抚你的脸颊,重复性的修辞手法

  黎语觉得可以参考鲁迅先生说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用到这里:“摩旅我喜欢的感受有两种,一种是八九点的风吹到脸,另一种也是八九点的风吹到脸。”

  随着骑行的进行,黎语越来越清醒,而大脑越发放松。

  他的眼里只有眼前的路,路的风景。这些这项工具所独有的,因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