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工程

  景泰二十三年,九月,谢迁、王华合著的一篇外交论,诞生。

  在报纸上惹起滔天热议。

  爱国,是个亘古不衰的话题,生活在世界霸主国度的百姓,也热衷于大明如何当好世界霸主,进行了一系列人上人构想。

  这篇文章,颇具匠气,有模仿古文之嫌。

  但内容发人深省,匠心独运。

  尤其谢迁提出了一个“世界共同体”的概念,大明作为世界霸主,理应负担起调节世界矛盾的职责。

  鸿胪寺立刻站队,边永、潘本愚等人发表文章,提出新世界新外交的理念。

  还有民间学者提出,大明百姓应做天下万民表率,主动参与外交,做好天朝百姓该做的外交事。

  谢迁抓住热点,每日发表一篇对外交的看法,详细论述该怎样外交?怎样通过外交,大明掌控世界?

  王华则论述了,大明为什么要掌握世界?掌握世界有什么好处?

  一篇篇文章发表在报刊上。

  从京师热到了江南,热到了交趾,热到了西域、东北。

  天南海北的文人,都在论述外交的重要性,如何展开新外交?

  王鏊提出,若以陆权论,大明应该占住世界要冲,进而来掌控世界,才能更好的实现有效外交;而以海权论,则要占住海道要冲,控制世界。

  他详细论述了,陆权论和海权论,掌控世界的不同方式。

  在项忠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主权建立世界要冲,罗列数据比较海权和陆权的好坏。

  项忠的海权论,已经出现十几年了,但民间仍然争论不休。

  主要原因,大明是陆地国家,建立海权世界,对一辈子没见过大海的士大夫而言,十分陌生,他们更喜欢当陆地霸主。

  所以海权论,没法深入人心。

  项忠本想靠一篇海权论,陪祀先贤的,结果弄了十几年,理论反复修改,至今没有形成一派学说。

  王鏊却在项忠海权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海权和陆权的最大不同。

  陆权论,那么就必须派兵去控制陆地上的要冲,大明从中枢派兵,最远能到里海,再往西已经不现实了,而越往西诸国越多,所以陆权是行不通的。

  然而,海权论则是只要占住几个荒岛,就能组建一条条岛链,把一个国家困在陆地上,借此来控制一个国家。

  这样一来,不用爆发无休止的战争,只要控制几座岛屿,就能控制一个国家了。

  项忠没论述明白的道理。

  被王鏊一针见血的提出来。

  建立陆权霸主,难度系数太高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建立海权霸主,那就太简单了,只要控制小岛,就能控制海洋。

  这也得有一个前提,就得极力发展海运,让世界各国依托于海运,离不开海运,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海权论也发展不起来。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