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7章 逐方推进(中)_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逐方推进(中)

  史老放松之后,众人也各自在院里坐下,邹姨那边去了很长时间也没回来。

  想了一会儿的柳爷,就搬着椅子到了李胜利的跟前,轻声说道:

  “小爷,您不是在蒙骗老史吧?

  逐方溯源,我怎么听着比返本归源的坑还大?

  您不是想着一遭厘定药性吧?”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柳爷作为没有多少临床经验的旁观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返本归源,在他看来,还是以各家典籍反推为妙,毕竟,医脉、流派虽多,但毕竟是有数的。

  可方剂是无数的,还有一个问题,譬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之类,既有交集又有不同,以方剂推演,还是一样要加上各派典籍的。

  明方有数,但能治病的方子无数,一一推演,那跟开玩笑也差不多的,累死几辈人,也捋不清这些方子。

  “柳爷,谁家的传承不是至珍至贵的?

  让他们上来就推翻自家典籍,谁会去做呢?

  且让他们试试,或许有大能,可以一遭厘清了理论跟药性,藉药方反推医理呢?

  无非这事不急于一时,我这辈人能完成,就算是很快了……”

  李胜利这边是八大流派入门中医,对于返本归源是有架构的。

  但还是那句话,自家的孩子自己疼,谁也不可能上来就推翻自家传承的。

  逐方推进,看似难度不大,是个很好的突破口,但越往后推,谬误越多,就跟山上、洼里春采一样。

  药材的采收季节都变了,药材药性跟医书上记载的出入很大,李胜利估计,当方剂推到宋时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时,所有医家都会挠头的。

  推到药王爷所在的唐初,前期的推理恐怕都要作废,那时节差不多就到了药材药性发生变化的一个节点。

  这也得捎带提一下中药材,有效成分自然是有用的,但四气五味、性味归经,才是中医药的根基。

  还是浮小麦那一节,用则有效、不用则无效,升降沉浮,才是中医药的关窍,也是药方剂量的关键点。

  靶向用药一点点就够用,范围用药就必须足量了,少了升降沉浮的靶向作用,才是现如今三剂中药,一般不会见奇效的原因。

  也是后续出现大方子的症结所在,药剂没了靶向作用,抛弃了升降沉浮,就只剩有效成分的范围用药了。

  中医的厉害之处也在这里,大差不差的就能起到作用,也是误导一代代医家的根本原因。

  伤寒、温病,同是中医脉络,为啥针锋相对呢?无非术不及道而已……

  “您这坑挖的,坑死人啊!

  老史按说应该看的明白,他是在装聋作哑?”

  想到自己一眼看清的问题的关窍,柳爷转身瞥了史老一眼,这位妥妥的大医家了,怎么会看不明白这个?

  “无非当局者迷,或是避重就轻而已。

  这是医界变法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