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取而代之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可见,篡僭之势却已成就,距离至尊之位只有一步之遥。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啊,以杨阜、姜叙。也包括赵昂之智,是不可能闭目塞听。恍如未见未闻的。倘若曹操真的某日迈上帝位,兵势一临、羽檄交驰,这票士人为保凉州安康,或许当即便俯首称臣原本历史上便是如此,曹丕称帝并没有造成北方各州郡政治形势上的大动荡,大动荡早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就发泄完了。可是事情还没走到那一步,却不由得他们不瞻前顾后,手足无措了。

  所以杨阜从是勋这儿得到否定的答案以后,要长长地松一口气不管信不信吧,纯当掩耳盗铃,先把目前心上的坎儿给迈过去再说。但同时又多少有些失望,因为汉祚之不可复振,有识之士大多心里有数啊就连原本历史上的诸葛亮都明白,所以他出山保刘备,而不是保汉献帝,《隆中对》里要把“霸业可成”放在“汉室可兴”前头只有改朝换代,才有天下太平的可能,继续苟延残喘,会不会再起乱子呢?

  终究皇帝是有法理依据的存在,权臣却没有,曹操要是最终迈不过那一步,等他死了以后,能够顺利地把权力移交给下一代吗?有汉以来,岂有权臣不篡而能延续多代者?霍氏、窦氏、邓氏、梁氏莫不如此也,只有王家传了两代,终究还是逃不出一个“篡”字。

  到那时候,权力重新洗牌,还能保四方安靖吗?终究刘协还年轻,九成九死在曹操后面,你能寄望于一个当了一辈子傀儡的皇帝转眼振作,从刘协变成刘备?那么在臣子仍执国政的时代,有多大可能性再出一个曹操?还得打多少年才能成就曹操如今的局面?

  自己心上的坎儿是过去了,但前途却变得更加晦暗难明啊。

  注意到他们是这种表情,是勋不禁暗笑,于是抬一抬手,表示自己还有后话:“神器受之于天,岂人所可觊觎者耶?天若不予,擅取必毙;天予不取,必受其祸!”

  你管曹操有没有篡位之心呢?要是老天爷想把帝位交给他,他哪怕再纯忠,都被逼着不得不走那一步啊“曩者始皇东游,项籍云:‘彼可取而代之也。’强窃神器,终于丧败。而高皇帝云:‘大丈夫当如是也。’人但有志,顺天而行,何虑事之不成?”

  项羽老早就瞧着秦始皇的车驾,放狂言说可以取而代之,说明这人不敬天命,完全依照自己的野心去强取豪夺,所以你看,他最终完蛋了吧。刘邦就没那么大胆儿,小小一个泗水亭长,说什么取代天子呢?他只是立志要做番大事业,然后一步步地顺应天命而行,终开大汉四百年基业。

  把是勋前后两段话连起来读,其实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汝等不必管魏公是否有篡位之心,只须管他是否有篡位之势就成,而这势嘛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