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北陲最后的希望_宋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贯故作激昂,代表着身后的赵佶,夸夸其谈,为高家往回找补,避免输得太难看。

  “一副千里江山图,竟拍到两万九千两银子,虽说距离九十万贯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但高公子对大宋的忠诚,对国难的痛心疾首,以及匡扶社稷的气概,都令人佩服之至。”

  童贯对高尧康大肆夸赞,却绝口不提赵桓。

  现场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到高尧康身上。

  他虽然亏了两万九千两银子,肝都在颤抖,但能借机成为“爱国志士”,笼络天下义士之心,也算是因祸得福。

  但是对于赵桓的恨意,却丝毫不打折扣。

  此时,童贯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第二件拍品,乃是陛下墨宝。”

  此言一出,现场瞬间沸腾起来,陛下的艺术造诣,毋庸置疑,若是能把陛下的墨宝收入囊中,传给后人,必定是福泽子孙,受用不尽。

  在众人的注视下,太监徐徐展开卷轴,裱于卷轴中央的诗文,映入眼帘。

  “醉落魄……”

  “无言更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好诗啊好诗!唯有陛下,才能将如此细腻的感情,流露于白纸黑字之上。”

  “此诗,早有耳闻,乃是陛下于四年前,在景龙门赏灯时,触景生情,思念薨逝的刘贵妃而作。”

  “此诗值万两!”

  “万两何止?我出一万三千两!”

  不等童贯宣布开始,在场的豪商和义士,就已经开始争相竞价。

  高坐于三秀堂的赵佶,看到自己的墨宝,竟然如此受到追捧,因赵桓而不悦的心情,也瞬间豁达了不少。

  “诸君,还是很识货的嘛。”

  就在赵佶飘飘然之际,童贯已经目露凶光。

  高尧康会意,虽然不愿再“掏钱流血”,可是迫于童贯的压力,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起身,仗着刚博到的“爱国志士”身份,大袖一挥,甚是豪气。

  “王爷心系天下,早已京华美名扬,不知打算为陛下的墨宝,献出几分情义?”

  此时,墨宝的价格已经被推到两万七千两银子。

  就算有当今陛下的光环加持,也已经是天价中的天价了。

  众人见竞争如此激烈,纷纷熄火,将视线投向赵桓。

  就连赵佶,也对这个逆子的态度,极为感兴趣。

  朱琏虽然担忧,但这个拍品,毕竟是陛下墨宝,高尧康借机发难,赵桓避无可避,因此朱琏也没有阻拦。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赵桓再次站起身。

  “陛下对刘贵妃的深切爱意,又岂能以金钱衡量?只怕本王倾家荡产,也难抵陛下真情分毫。”

  此言一出,童贯直接在心里破口大骂。

  这该死的,拍马屁的功力,竟不输咱家!

  童贯余光一瞥,果然发现赵佶眼神似有亮色。

  这对父子之间的仇恨,绝不可有半点消融,否则对于童贯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童贯眼神一厉,高尧康连忙发难。

  “陛下于国难之际,不惜拍卖自己的真情切意,这是何等胸襟?”

  “在下已经珍藏了千里江山图,王爷身为皇子,更应收下父母之情,不是吗?”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