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原之上(九)_1890东南亚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骑兵尾随追击,一定要咬住敌人,派两个营步兵,跟在骑兵身后,择机进城。”

  “另外,派一营步兵,绕道扎什城,择机进攻,拿回扎什城。”

  “主力随我往城西南拉达布宫去,拿下拉达布宫,这场仗也算结束了一半。”

  赵尔丰拿着望远镜,看着拿着溃逃的日光城士兵,冷静的发着命令。

  对他来说,这有些不真实,他都还没派兵进攻,仅仅是炮击了一会儿。

  且,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他的75毫米“重炮”根本没有发挥威力,只有一些37炮或47、57毫米炮在开火。

  其中37炮那真的只是壮壮声势,毕竟距离不近,口径不大,精准度一般的情况下,杀伤性很弱。

  (清兵更喜欢57炮,汉阳厂量产的第一款火炮就是57炮,后来因为时代发展,75炮减重后,才大规模搞75炮。)

  (袁宫保的北洋军之所以强,就是因为他一个师有四十八门炮,还都是75毫米这种国内重炮。)

  就是这样,这些**的士兵也忍受不住,疯狂的溃逃。

  其实这些士兵是很勇敢的,曾经也非常英勇,例如抗英战争中,无数的士兵用落后的武器抵抗英国人。

  即便忍受着巨大的伤亡,他们依旧没有屈服,没有溃逃。

  不过,那是对外,这是对内。

  数百年的直接统治,上千年的文化联系,高原早就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一员。

  这些**士兵中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正在“叛乱”,就像普通人违法犯罪的时候,肯定会心慌意乱的。(惯犯和天生坏种不是普通人。)

  这些**的士兵也是一样,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斗志,火炮一轰,朝天放三枪,也算对得起**了。

  赵尔丰虽然不知道这些,甚至觉得这可能是诱敌之计,但他也不在乎。

  这些人撤退毫无章法,明显是溃散,即便是诱敌之计,赵尔丰也能利用。

  “炮兵这次也算有功劳,回去把这件事查清楚,今晚来报,若胆敢有丝毫隐瞒,定严惩不贷,”

  赵尔丰见骑兵冲了出去,对一旁的汤泽族摆了摆手。

  汤泽族在一旁拜了拜,退了出去。

  他没有直接回去,而是跑到一处不起眼的地方,继续观察战局。

  骑兵不惜马力的冲锋,在高原士兵全部退回日光城之前,咬住了他们的尾巴。

  一部分高原士兵当场就把枪扔了,跪在地上,向着高原边防军投降了——这些是本就不愿意叛乱的底层士兵。

  这些底层士兵,赵尔丰也没想过要为难他们,毕竟他们没得选,丝毫没得选,所以下令缴枪不杀。

  另一部分则选择反抗,大概一二百人,有站在原处向高速运动的骑兵射击的,也有一部分找了个掩体,一般是石头土包一类的,向高原边防军射击。

  这些人,一看就是铁杆叛乱派。

  对待这些人,高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