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苏妲己的家_重活之娱乐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景岭,位于香港新界西贡区将军澳,原是寮屋区,后来发展成将军澳新市镇的一部分。

  调景岭一地可考的最早名称叫“照镜环山”(或作“照镜岭”);因为当时该地的海湾规圆如镜、平静无波,故被渔民称作照镜环,陆上山岗叫照镜

  1949年kmt迁至台湾后,部份不愿迁居台湾的退役老兵和家眷被安置于摩星岭公民村,然而在1950年上旬,一群左派学生前往摩星岭难民区向老兵们挑衅,最后更演变成流血冲突。结果香港政府于1950年6月把这群老兵和家眷迁往吊颈岭。后来,香港政府取“吊颈岭”的谐音,改称“调景岭”,有“调整景况”之意。

  调景岭虽然地处荒野,但这个社区人口却很稠密。当初被港府从摩星岭赶到调景岭的时候,那些老兵及家属就有几万人之多。港府本以为台当局会很快将这些人接走,所以仅仅将调景岭当成一个临时难民安置点。

  结果两年过去了,港府发现台当局对这些老兵完全没反应,随即也终断了他们的难民救济,想逼台方快点过来接人。就在调景岭的难民快饿死的时候,台方救难组织和香港教会才行动起来,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帮助,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也许就是因为活命之恩,所以调景岭的居民非常亲台,而且大部分都信教,被外人戏称为“奶粉教徒”——教会经常给他们发奶粉。

  调景岭的难民们一直在这里住了十多年,港府迫于某些政治压力,才终于给他们通水通电,承认他们的身份是香港人。

  二十多年过去,调景岭的居民渐渐增多,不过大部分仍是以前kmt老兵的家眷及后代。正因如此,这里政治气氛十分浓厚

  ,

  每年10月10日的时候,居民们都会放假,与岭内所有学校的师生齐聚调景岭中学,居民与学生共同庆祝“国庆日”,在学校长挂青天白日旗。而在英国统治时期并不刻意干预这些活动的进行。

  调景岭早年其位置十分偏僻,自成一角,对外的交通工具只有前往筲箕湾的渡轮。后来政府开始开发将军澳新市镇,宝琳路开始兴建,才有一条连接往调景岭的陆上交通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该区远离城市的污染,但要前往市区仍然十分方便,使部份呼吸系统有毛病的人刻意搬往当地居住,而不愿迁往路程更远的新界区

  可以说在21世纪,调景岭是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加上靠近九龙,使得交通便利是一个十分适合人们居住的区域。

  但那是在21世纪,不光有地铁还有宝琳路,现在去调景岭,别看直线距离仅仅十几公里的距离,看起来比到雷卫东的工厂要近多了,不过要过去的话要走几十公里,因为没有直接过海的路,如果不想做渡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