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还都汴梁_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性子有些暗弱,身为宰相,是他最大错误!”

  “吴敏,字元中,真州人。大观二年,辟雍私试首选。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辞。因擢浙东学事司干官,为秘书省校书郎,京荐之充馆职。中书侍郎刘正夫以敏未尝过省,不可,京乃请御笔特召上殿,除右司郎官。钦宗既立,上皇出居龙德宫,敏与蔡攸同为龙德宫副使,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敏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议不合,纷争上前。御史中丞李回劾之,与处仁俱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顷之,言者论其比蔡京父子,出知扬州,再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涪州安置。”

  小册子有评论道:大奸臣!

  赵朴脸上笑,只是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奸臣!”

  徐处仁,应天谷熟人,字择之。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神宗元丰间进士。大观间,知永兴军,反对童贯强平物价,以为如此则商贾不通,物价反增。入朝,奏请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钦宗即位,建言储粮设备以御金兵。金军北撤,又请伏兵袭其后队。靖康元年,为中书侍郎,旋拜裁决权,然于大政无补。旋罢相。

  小册子评论道:大忠臣。

  赵朴笑道:“总算是遇到一个忠臣!”

  “唐恪,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4岁丧父,后以父荫登第,哲宗绍圣元年,历任郴县尉、榆次知府、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至少宰兼中书侍郎。宋徽宗大观三年,任屯田员外郎,奉命招降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起义军有功,升为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出入中外,因与中贵人不合,被降为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知府。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始除水患,以功升户部侍郎。靖康元年,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金军南侵,引起朝野震动,唐恪与耿南仲等力主和议,主张放弃三镇求和,反对并排挤朝中主战派。钦宗逐吴敏、徐处仁等出朝,任命唐恪为宰相。金兵入汴,攻至,各路勤王军集结前来参战,主和议,割三镇,而恪下令不得妄动,于是勤王军不战而散,为御史所劾,罢相。后金军提出划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区全部归金。唐恪怂恿钦宗致函金兵统帅,表示完全遵从,引起全国军民愤怒,在随从钦宗巡城时遭到军民的唾弃和怒打,被迫辞职。徽、钦二帝北掳后,金军立张邦昌为皇帝,唐恪予以支持,但在推戴状上签名后就服毒自尽。”

  小册子评论道:“毁容参半!”

  赵朴道:“聪明人是悲剧的!”

  “欧阳珣,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学籍吉州庐陵,乡籍泉州**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