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何榭的美食之道_荒野食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演化出配套的器官,就连元素的消化能力,何榭也怀疑是透过系统对自己身体的改造才有所发展,不然突然就获得消化元素的能力实在也没有别的解释。

  味觉是很精妙的机器,它负担着人类吸收养分的重要奖励机制,最基础的自然是透过甜味与咸味来促进人们摄食能够提供能量的醣类与维持生命所需的矿物质,也可以透过苦味与酸味这些较为负面的味道,让人类能够自然避开腐败的食物,或是常见的植物碱毒性成份。

  所以不同的物种之间,对味道的感受自然是天差地别,人体无法消化纤维质,自然便不会演化出能够感受到纤维质美味的受体,相对的,对于牛羊而言,他们便可以从草叶之中,感受到极致的美味,而对于人类觉得美味的肉类,因为缺乏了感受其味道的受体,自然便显得索然无味了。

  除却物种的差异,个体之间其实也对味道的感受有所区别,沿海人觉得鲜美可口的海味,内陆的人却嫌腥,除却习惯因素,其实天生的基因筛选也是影响了很大的一部份。

  能够接受海鱼味道基因,自然会在沿海的地区生存的更好,进而提升基因被传播的机会,到了内陆,却又是能接受河鲜土腥味的基因占上风了。人的舌头适应着当地的饮食习惯,但饮食习惯也被人们的舌头影响着,正是这些基因的微妙差异,造就了各地饮食习惯的多彩多姿。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的饮食潮流正走向屏除过多的调味,追求食材原味的方向了,一样食物要被全世界的各式基因所接受,最重要的不是它的优点有多多,而是它的缺点有多少,而食材的原味,伴随着全世界的人们在各地调味尚不复杂的匮乏时代,就深深的刻印在每个人的基因之中,自然能够受到全世界人类的欢迎。

  以日本推向世界的鱼生与寿司为例,为何这样一个小国的料理,能够广泛的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接受,而且在各地也不太需要迎合当地的味觉做太大的改变,其中的关键并不是日本料理的美味程度凌驾在其他料理之上,而原因恰恰正是被何榭广大的祖国同胞所唾弃的"没味道"。

  正是因为没有味道,才不会被不同饮食习惯的舌头所唾弃,才能受到不同民族的广泛喜爱,相较之下,同为日本国民食物的拉面,随着日式文化传播各地,却往往要跟随着当地民众的爱好调整,抑或是仅仅受一部份的爱好者追捧。

  每个人的味觉,都深深的受到当地的习惯以及基因所影响,中国人爱吃中国菜,法国人爱吃法国菜,日本人爱吃日本菜,这都是天经地义的,就和妈妈的料理永远最美味是一样的道理,而何榭的美食之道,便是解开舌尖的基因锁,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胸怀,去尝试新的味觉感受。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透过系统的帮助,希望能够一品元素的美味。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