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3章 王林卖裤子_逆袭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这三种车,简陋一点的作坊就可以开起来了。

  打版、制样,全靠手工,反正样式也不多,李文秀一个人就能搞定。

  面料和布料,这些王林和李文秀都懂,而申城的轻纺工业又十分发达,大多数面料都能在本市找到,甚至不用去其它厂,在申纺厂就能进到货。

  至于整烫设备和埋夹机等其它设备,可以视以后需求再行添加。

  机器买回来,就缺工人了。

  王林的意思,还是先在城里招工,如果能招到熟练工人那自然最好,实在招不到合适的,再去乡下找人来也不迟。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几百万知青返城,很多人都没有分配到工作,造成了大量的待业青年,其中一部分人成了个体户,更多的人无业。

  因此,在城市里招工,也没有想象中难,王林他们的招工启事刚贴出去,咨询电话就打过来了。

  王林和李文秀约谈面试了一批求职者,从中挑选了几个有过缝纫经验的年轻女子。

  城里的女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她们在城里有家,可以回家休息。

  她们的要求就是工资要高一些。

  最终,王林以70元每个月的工资,请到了六个女工,她们都有家,可以回家睡觉,不用占用作坊的二楼,另外,她们可以回家吃饭,但需要每天补贴她们五毛钱的食堂补助。

  这样算起来,每个女工,等于每个月要花85块钱。

  李文秀觉得工钱太贵,有些心痛。

  王林说,城里的女工至少上过初中,甚至上过高中,她们有知识有见地,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省了睡觉的场地,二楼可以省出来当仓库用,也省了做饭菜的麻烦,何乐而不为?

  李文秀被王林说服了。

  她和六个女工,还有李文娟和孙小蝶一起,在作坊里正式开工,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也是在打版和制样,只睡六个小时,其它时间都在工作。

  李文秀制版,然后教给其它人怎么使用机器,怎么缝纫。

  凡事都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城里女人心灵手巧,也有吃苦耐劳的,她们学习技术的确很快,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和磨合,她们可以快速的制作裤子了。

  生产服装,最重要的是打版!

  版形的好坏,决定了一个款式的美观和舒适。

  很多外观和面料看起来差不多的衣服裤子,穿到身上才发现,完全是两个模样!

  这就是因为版形不同。

  服装打版,就是把服装创意设计图做出样板,服装打版也叫服装纸样,也称服装样板或服装模板,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服装结构设计。

  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服装的灵魂和关键!

  大品牌的衣服为什么好看?

  就是因为版形好,穿出来挺括、得体、优雅、美观。

  王林只需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就能让服装作坊生产出与众不同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