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章、午后的太和殿广场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罩住,外面盖上一层棉被一样的东西,就可以保持温度低。

  这时候的太阳已经在往西边走,体仁阁又在太和殿的东面,刚好照个通透,内务府总管又招呼人,给四周迎面的窗户上拉上一层黑色的帘子。

  大殿的另一边的长桌上摆放着不少的精美的餐器,上面盖着一个金色的盖子,内屋府总管一一揭开盖子,给介绍道:

  “这些都是做好的糕点,芙蓉糕、江米年糕、荷花酥、蒙古烤饼、蟹粉酥、栗子糕......”

  听完了内务府总管的详细介绍,汤皖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不过却认识了其中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蟹粉酥,这个可是《嬛嬛传》的华妃娘娘的最爱。

  此时,正值农历中秋节,过去了刚好4天,正是大闸蟹上市的时节,蟹肉充实,膏黄肥美,用来制作蟹粉酥最是适合了。

  汤皖心里开始有些抱怨了:“阳澄湖大闸蟹啊,大闸蟹,啥时候才能吃到正宗的呢?”

  还有那个颜值无敌的荷花酥,典型的江南小吃,用来盛装的盘子就像一个荷叶状,本身就是绿色与盘子颜色融为一体,上面开了几条缝隙,就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青涩荷花。

  芙蓉糕是老首都特色美食,大街小巷都有挑着担子吆喝卖芙蓉糕的,有点像是后世的沙琪玛,看过《延禧攻略》的估计都认识。

  一眼扫过去,精致糕点的品类就不下二十多种,并且还在往上增加,这些都是宫廷御宴上用的。幸亏普益财大气粗,还养着这一帮人,但是啊.....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有这样的规模了,即使有,口味估计也变了。

  看完了糕点之后,突然二楼传来了一阵响声,像是在唱戏剧,汤皖疑惑得转过头,看向内务府总管,意思是怎么回事。

  内务府总管笑了笑,指了指头上,说道:

  “楼上是在排演晚上的戏剧演出!”

  “哦?”汤皖诧异了,这个自己倒是没有要求过,只是说搭个台子,用来做典礼演讲用的,没想内务总管竟然安排上了,刚好可以一饱眼福。

  随着内务总管走上木质楼梯,来到二楼,偌大的楼上此时温度倒是不高,因为四周都摆着一个大盆,里面放着冰块降温。

  里面有大几十号人,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有领头的正在逐一审核节目,见到内务总管和汤皖来了,立刻迎上来。

  “老张,你给皖之先生介绍一下晚上的戏份!”内务总管道。

  “好嘞!先生稍等!”老张的气质,是一个老艺术家具备的,年纪有些大,通过白花花的辫子可胡须就能看出来。

  但是脚步却很麻利,走在前头,示意汤皖和内务总管坐,然后从桌子上拿出几份,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剧本。

  “先生,现在是中秋时节,依照古例,是应该演月令承应戏——中秋。”

  汤皖接过剧本,看到上面写着大标题是《丹桂飘香,霓裳献舞》,经过老张的介绍,才知道,主题是八月中秋,月宫桂花飘香之时,桂花神参见月主嫦娥,众仙子奏霓裳羽衣曲,共贺升平。

  其中的霓裳羽衣曲从唐朝宫廷传承,需要着盛装舞蹈,还需有大型的乐团奏曲,光是乐师就要很多人,其中配合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老张继续带着汤皖往里面走去,可以看到乐师已经就位,正在擦拭着乐器,筝、箫、笛、箜篌等乐器看的人眼花缭乱。

  可是老张依旧在不紧不慢的详细介绍着每一种乐器的作用,零零总总走一圈下来,不下几十种,可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汤皖跟在身后,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耐心的倾听者,然后就是演出服饰、妆容、道具等等,又是不下几十种,可是每一项,老张都是信手拈来,无比熟悉。

  在封建社会中,像这类宫廷大戏一般都是感谢皇家恩典,歌颂功德,用来增加节日气氛的,观看的一般都是皇帝、文武大臣和后宫嫔妃等地位尊崇的人物。

  楼上转完了一圈,汤皖感受颇深,所以对于晚上的大戏也很期待,这真的就是纯粹的民族艺术,但是演一出就少一出了!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